夕陽為青磚矮墻鍍上暖金,信州區(qū)秦峰鎮(zhèn)路底村任宅的李大媽坐在簇新的水泥印花路邊,笑意盈盈:“這矮墻多好,院子整齊了,鄰里嘮嗑的熱乎勁兒一點沒少,比那亂糟糟的籬笆強百倍!”
任宅的蝶變,始于村民腳下的路。曾經泥濘難行的土路,如今被平整的水泥印花路面徹底取代,延伸至家家戶戶門前。“回家的路變美了,回家的心都變急切了?!眲倧耐獾貧w來的張大叔道出了游子的心聲。村民任大爺感觸更深:“以前下雨天,院里院外全是泥,孫子上學得背著走。你看現(xiàn)在這地,掃得锃亮,下雨都不沾泥!”
變化遠不止于道路。590米長的青磚圍擋沿著巷道蜿蜒鋪開,替代了昔日歪斜的竹木柵欄,既規(guī)整了空間,又透出質樸的精致。任大姐家院墻外,新砌的磚墻根下月季吐艷:“看著就踏實!街坊鄰居都愛出來轉悠,孩子們在印花路上嬉戲,老人們在路邊拉家常,村里熱鬧多了?!痹涬s亂的曬谷場,如今變身為可擺酒席、能跳廣場舞的多功能區(qū)。
安全細節(jié)同樣暖心。村支書老鄭指著河堤照片介紹:“以前老王家的狗掉河里,他撈狗弄得渾身濕透?,F(xiàn)在加裝了護欄,河邊安全多了?!睆那啻u樣式選擇到路面坡度設計,所有改造項目都經過村民充分商議。村民愛護環(huán)境的自覺性隨之高漲,主動清掃門前成為新風尚。
一條條平展的印花路,一道道古樸的青磚矮墻,不僅重塑了任宅的村容村貌,更穩(wěn)穩(wěn)托起了村民“腳底下”的幸福,讓歸鄉(xiāng)的腳步更輕快,讓家園的歡笑更響亮。這方水土滋養(yǎng)的獲得感與歸屬感,正成為鄉(xiāng)村振興最溫暖的底色。(許璐磊 程禹彬)